喀什地区气象局:戈壁大漠写忠诚
2014-07-11|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活跃着这样一个集体:他们不穿军装,却与军人一道驻守在戈壁沙漠和雪域高原;他们不是警察,却24小时与公安人员一样维护着社会稳定;他们不是农民,却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挥汗如雨……他们坚守职业信仰,用实际行动,服务着这个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的地区。这个集体就是喀什地区气象局。2013年,他们被人社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表彰为先进集体。
敢担当,夯实跨越发展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喀什地区气象局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服务能力、工作服务环境等与全新疆气象部门相比相对发展滞后,很多干部职工住在上世纪80年代初建的房子内,夏天热、冬天冷,下水道不畅、墙壁严重反碱。喀什地区气象局局长车罡第一次到职工家属院调研时,看到这一现状后动情落泪。面对困难,喀什地区气象局党组变压力为动力,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一方面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努力为职工创造和谐向上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国气象局和新疆区气象局针对喀什地区的实际情况,给予了高度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并于2012年正式启动基层台站综改项目。该局党组深知,项目规划设计是综改的基础,决不能因为规划设计上有缺陷而留下遗憾。为此,喀什地区气象局特别邀请对口援喀的深圳市气象局的专家,在喀什地区进行了半个多月的考察和调研,与喀什地区气象局领导一起,设计规划建设方案,并多次召开专家会进行论证,为喀什建设“四个一流”台站打下坚实基础。2012年,喀什地区80%的台站综合改造规划设计通过中国气象局的审定。
为了各方面都能取得长足发展,喀什气象局党组率先垂范。三年多来,车罡没有休过一次假,周末大都在办公室度过,经常加班至深夜。他的办公室常放着馕饼,饿了就咬上几口。局党组其他成员也都是从普通观测员成长起来的,都经历和目睹了各族干部职工为了喀什气象事业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局里的每笔开支,都是抠了再抠、省了再省。
敢冲锋,以无畏精神闯出新天地
喀什地区16.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分布着气象部门建设的120多个区域自动站,其中有40%建在3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区。喀什地区气象局不多的人力,不仅承担着繁重的防灾减灾任务,还要负责自动站的维护工作。最远的自动站距离喀什市700多公里,且在海拔近4000米的达坂上,维护一次要翻越4座雪山达坂、经过长达200多公里的冰河和往返车辆碾压出的临时路面。在氧气不足、举步艰难的高原寒区,仅往返就需要一周时间。为了确保安全,每次维护都要派3辆车以防不测——一辆拉人、一辆拉设备、一辆后备。
虽然任务艰巨,但每年还有很多职工主动请缨前往喀喇昆仑山、帕米尔高原进行自动站维护,特别是党员干部都是冲锋在前。业务科科长张晓琴是一位女同志,她把家里照顾老人、孩子的事托付给丈夫,克服高山缺氧、恶劣的气候条件和强烈的紫外线,常年奔波在高山荒漠和基层一线。特别是喀喇昆仑山的康西瓦、帕米尔高原的马尔洋这些男同志都望而却步的地方,她都能勇敢地前往,开展建设和维护区域自动站工作,以及开展业务服务工作。
就是在这种敢于牺牲、敢于奉献的环境影响下,喀什地区气象局组织业务骨干自主研发,建成气象台预报预警、信息网络与装备保障、人影指挥、气象业务服务等平台。2011年4月,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调研期间,看到杏子的坐果率高,得知是县气象局提前预报有大风霜冻天气,气象局的同志夜间蹲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采取林间熏烟措施,使杏子免遭冻害。张春贤在会见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时感慨地说:“多亏了气象预报,今年喀什麦盖提的杏子算是保住了。自然灾害对新疆的影响很大,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敢奉献,为当地发展绘就新蓝图
去冬今春以来,喀什地区遭遇了连续四个月的旱情,如果再无降水,全地区300多万亩冬小麦、500万亩果树会减产甚至绝收。而对这一情况,喀什地委、行署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集气象局领导听取专题汇报,并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抓住一切有利天气开展人工增雪作业。
大年初一这天,很多人都沉浸在节日的欢庆之中,而喀什地区气象局党组班子却全部坚守在值班室,研究可能出现的降雪天气过程。在与新疆区气象局会商确定天气条件适合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后,车罡带领6辆作业车,到距离城市30多公里外的帕米尔高原山脚下准备开展作业。然而,本该当天下午出现的天气,却迟迟没有到来。大家顶着寒风,在低于-20℃的环境中坚持着,直到次日5时才开始作业。随着一发发火箭弹划破冰冷的夜空,雪花瞬间笼罩了整个戈壁。虽然大家的手冻僵了、脚冻伤了,但看到这一幕,还是纷纷抱在一起欢呼。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喀什地区降水相对匮乏。为了达到人工影响天气的理想效果,气象局的干部职工往往要在戈壁连续坚守几天几夜,冬天的寒风低温,夏天的蚊虫,甚至泥石流和洪水都时有发生,但他们没有因此退却。
喀什地区年降水量不足70毫米,而蒸发量却超过2000毫米。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喀什地区极端天气频繁发生,近四年,喀什地区仅冰雹灾害就损失15亿元。在这样的环境下,喀什地区气象局干部职工每到汛期,都没日没夜地奔忙在防灾减灾第一线。
此外,喀什地区气象局还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他们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在戈壁荒漠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如今的喀什各地,无论是大漠还是戈壁,每到夏天处处都郁郁葱葱,气象服务工作不仅有力保障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也改善了生态,造福了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