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再次拉响暴雨蓝色预警 各地气象部门积极应对
2012-05-12|
中国气象网讯 从今天起到14日,南方地区的降雨又将进入一个高峰期,暴雨“扎堆”出现,川渝、江汉、江南、华南等地均不能“幸免”。今日上午,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各级气象部门未雨绸缪、全面部署、上下联动,积极应对此次强降雨过程。
预计今天白天到夜间,贵州中东部、重庆大部、湖北中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江西中北部、湖南、广西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重庆东南部、贵州东北部、湖南西北部和南部、江西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江淮西南部、江南西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雷雨大风或冰雹天气。
由于目前南方地区降水频繁,气象专家特别提醒,要注意防范持续性强降水可能引发的洪涝、城乡积涝及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计未来24小时,湖北西南部、重庆东南部、湖南西北部、贵州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其中,湖南西北部的局部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重庆市政府应急办要求加强信息发布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
中国气象报记者任俊报道 5月11日06时,重庆市政府应急办印发《关于做好强降雨天气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做好11日夜间到12日夜间雷阵雨天气防范应对。
据重庆市气象局最新监测显示,预计5月11夜间至12日夜间重庆将有一次雷阵雨天气过程,中西部偏南地区、东北部偏南地区大雨,东南部地区大雨到暴雨,其余地区中雨。雷雨时伴有短时阵性大风,局部山区有冰雹。
重庆市政府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及时转发《重要天气服务快报》,加强应对。市政府应急办通知要求各区县(自治县)政府尽快将此预警信息通知到街道、乡镇和村社农户,做好必要的抢险人员和物资应对工作,根据灾情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前期干旱缺水的地区应加强蓄水,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市级有关部门要将此信息迅速通知到相关基层单位并组织技术力量,做好监测防控工作,尤其要加强对滑坡区域的监测预警,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市政、交通、水利等部门要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和堤防、水库等各类工程的巡查除险,防范强降雨造成的基础设施损毁及次生事故灾难。
重庆市气象局于5月10日向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报送了《重要天气服务快报》,并编发新闻通稿向媒体进行通报,预警信息也通过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及时进行了发布。同时,重庆市气象局要求全市气象部门加强监测,并认真做好预报预警服务,根据灾情及时做好各项应急工作,保持与市局相关部门的信息通畅。
贵州今夜起再迎新一轮强降水 周末外出防雨防雷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石开银 宫庆报道 近日,贵州大部地区频繁遭遇强降雨侵袭,导致部分县市出现洪涝及风雹灾害。预计今夜(11日)起,贵州大部地区将再次迎来强降雨天气过程,气象部门提醒周末出行防雨防雷是关键。
从9日开始,贵州雨水不断,强降雨主要集中在省东部、西部和南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地区日益严重的旱情,利于当地进行蓄水保水。
贵州省气象台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全省各地多云转阴天有阵雨或雷雨,并伴有大风、冰雹、强雷电及短时强降水。其中,今天夜间毕节市东部、遵义市北部、铜仁市北部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个别乡镇大暴雨。
专家表示,当地在防范强对流天气的同时,有关部门还要注意加强对水库的监测调度以及中小河流的巡查,防范可能出现的汛情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另外要注意加强对排水设施的检测和维护,防范城乡内涝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江西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气象预报 副省长姚木根提前部署防汛工作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朱星球报道 5月10日,江西省副省长姚木根在省气象局报送的《气象呈阅件》上批示:请省防办根据气象预报,通知有关地方做好防御工作。
据省气象台预报,5月12~14日江西省将遭遇新一轮暴雨过程,局部地方还有大暴雨。由于前期降雨量较多,江西部分江河水位较高,土壤含水量大,此次强降雨过程可能对中小水库、中小河流、矿区尾砂坝、地质灾害易发区造成危害,省气象局在5月10日决策服务材料上提出的相关对策建议得到省领导高度重视。
据了解,入汛以来,江西共出现了4次较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降雨对流性强,造成局地灾害严重。其中5月7日晚至9日,赣北赣中先后有12个县(市)出现暴雨,铜鼓、宜丰出现大暴雨。降雨对流性强,期间有9县(市)出现1小时30毫米以上的短时强降水,3县市出现短时8级雷雨大风。
【气象科普】
暴雨及其防范应对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气象上规定,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但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在业务实践中,又可按照发生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暴雨划分为: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大范围暴雨、特大范围暴雨。
局地暴雨历时仅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左右,一般会影响几十至几千平方千米,造成的危害较轻。但当降雨强度极大时,也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区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续3~7天,影响范围可达10~20万平方千米或更大,灾情为一般,但有时因降雨强度极强,可能造成区域性的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特大范围暴雨历时最长,一般都是多个地区内连续多次暴雨组合,降雨可断断续续地持续1~3个月左右,雨带长时期维持。 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具体防护措施
1、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2、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时积水成灾。
3、是底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4、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5、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要随意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淤塞。
6、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
7、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8、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9、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