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气象服务 气象科普 气象法规 机关党建 交流互动 天气预报

为实现气象现代化激发活力注入动力——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意见诞生记

发布日期:2014-05-31|来源:气象局

【字体: 【打印】

2014-05-31|

中国气象报记者顾燕杰

  5月21日,《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历时半年之久,几易其稿,在万众瞩目与期盼中出台了,明确了到2020年气象部门三个方面的改革重点任务,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性理论和实践举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对全面深化气象改革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汇集了气象改革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描绘出气象事业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气象部门以实际行动、务实作风开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上来,向着总体目标再次扬帆起航。

一个导向十分明确:

高举改革旗帜毫不动摇

  正如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创新也是气象人最鲜明的品格、最执著的追求。纵观气象事业发展史,前进的步伐、辉煌的成就离不开改革开放;展望未来征程,气象事业宏伟目标的实现更是需要改革创新。

  中国气象局党组历来高度重视深化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并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改革创新,在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道路上从未缺席。

  特别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到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从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试点到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从贯彻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战略部署到积极推进气象管理机构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第三阶段改革到广东省气象局气象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江苏省气象局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探索等,改革成效初显,彰显出中国气象局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着力深化改革的意识和作为。这也为《意见》的出台积累了众多经验、奠定了实践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打响新一轮改革战役。“能否打赢全面深化气象改革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既取决于战略上的科学谋划,也取决于战术上的果敢行动。”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向全国气象部门发出以实际行动推进气象改革的号召。
    气象部门深化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改革的动力在哪里?对于一些关键问题,很多人对政策“吃不透”,对情况“拿不准”,对形势“看不清”。如何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显得格外关键。

  从三次中国气象局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到司局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从冬季中国气象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到2014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从春季中国气象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到2014年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议……每一次会议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围绕气象现代化,研讨气象改革;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是一次认识的提升、思想的统一、智慧的凝聚、信心的增强。正是气象部门通过方方面面地学习领会、探讨交流、征求意见,《意见》的出台有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基层气象工作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基石,是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础。大家都说说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对气象事业改革的思考,也给中国气象局党组提意见、建议。”去年11月26日,郑国光与40位参加综合素质轮训的县气象局局长亲热地“拉家常”,推心置腹地探讨基层改革难点与重点。

  去年11月27日,距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仅半个月,郑国光奔赴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开展专题调研。此次调研的关键词是改革。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在6个多月时间里,从北京到广东,从中国气象局到基层台站……以郑国光为班长的中国气象局党组班子分赴各地,直接与基层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面对面交谈,倾听民声、收集实情。“气象改革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各个调研组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群众最关心、最期待的地方入手,搜集整理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扎实的系统调研,为《意见》的出台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使得《意见》深深根植于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土壤,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基本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

一种理念贯穿始终:

解放思想激发动力活力

  起草出台一份高瞻远瞩、立意深远、观点鲜明、措施明确的改革文件,是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重要起点,也是有序推进气象改革的关键环节。

  从去年11月26日启动《意见》起草工作开始,至今年5月21日《意见》正式出台,历时177个昼夜。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意见》的内涵和厚度。《意见》的起草工作,始终是在中国气象局党组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中国气象局党组一开始就明确强调,必须吃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为主线,突出全面深化改革新举措,一般性举措不写,重复性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的举措不写。

  为了出台一份高质量的纲领性文件,中国气象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气象部门改革任务,审议修改《意见》讨论稿。逐条、逐句、逐字,甚至到每个标点,郑国光对文件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都认真审阅,提出重要修改意见,倾入大量心血。他多次利用夜晚时间和节假日主持《意见》讨论稿的撰写和修改,给予文件起草工作坚强有力的领导。他亲自执笔批示修改《意见》的版本达到数十稿。分管改革工作的副局长于新文更是从文字表述、遣词造句上,认真推敲、细致打磨,与起草组同志一道反复修改完善,经常工作到半夜。中国气象局领导班子每一个成员都非常重视《意见》起草工作,分赴全国各地开展调查研究,对审议稿提出重要意见。

  苦尽甘来,经过177个日夜的孕育,一份沉甸甸的《意见》出炉了。“在起草过程中,辛苦在所难免。当看到《意见》出台后,更多的是欣慰。”《意见》主要起草人、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副巡视员张钛仁说。接到起草任务,文件起草组的同志深感重任在肩,不敢有丝毫懈怠,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5+2”“白+黑”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夙兴夜寐、砥砺协作成为他们工作的常态。

  一份高质量的纲领性文件,同样离不开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意见》讨论稿先后提交2014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春季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和2014年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进行研究讨论审议,并先后3次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和各内设机构的意见。可以说,《意见》的形成过程集中了全国气象部门干部职工的智慧,是充分发扬民主的典范。

  5月13日,在2014年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议上,郑国光强调:“《意见》讨论稿是我们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顶层设计。希望大家敞开思想,畅所欲言,认真研讨。”随后,于新文就《意见》讨论稿作出说明。与会代表对《意见》讨论稿进行了充分讨论。

  直面问题、正视矛盾,思想碰撞、意见交汇……会场“火药味儿”十足,讨论观点充分表达。各分会场每半天将讨论结果、征求的意见和建议整理上报给文件起草组。5月13日晚,郑国光主持召开党组会,带领文件起草组认真梳理各组意见,对《意见》讨论稿作出修改。14日下午,根据分组讨论意见和建议,再次修改《意见》讨论稿。经过几乎一天一稿的修改完善,5月19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会最后审议修改《意见》讨论稿,并于5月21日最终出台《意见》。

  国务院领导对《意见》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推进气象改革提出“大胆设计,小心求证,试点先行,稳妥推进”的要求。

一张蓝图绘到底:

瞄准目标实现现代化

  “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现‘中国梦’,是时代赋予广大气象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去年5月31日,郑国光在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电视电话会上,发出向实现气象现代化进军的号令。从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到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在中国气象局党组的带领下,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前进的步伐稳健有力、目标清晰务实。

  “全面深化气象改革不是目的,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手段和途径。”郑国光多次强调,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与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相辅相成,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在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征程中必然遇到一系列不适应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就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加以解决。毫无疑问,改革创新必将为实现气象现代化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激发全社会的活力。

  《意见》从起草之初,就锁定靶向,坚持气象改革的“三个不动摇”:坚持公共气象事业的发展方向不动摇,坚持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的战略定位不动摇,坚持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不动摇。

  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标识,更是气象工作者攻坚克难的法宝。《意见》共5个部分20条,简洁而全面、务实而精炼,集中的是气象部门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成果,集中的是气象部门60年推动气象事业发展,特别是30多年气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集中的是全国各地气象部门和广大气象工作者的智慧成果。

  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事关重大。《意见》涉及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气象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重大创新性理论和实践举措,透视出气象工作者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的勇气和决心,展现出气象工作者坚定推动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的斗志和胆量,体现了气象工作者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和魄力。

  到2020年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使我国气象整体实力接近同期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跨越——还只有6年多时间。任务之重大、艰巨程度前所未有,挑战之严峻、紧迫史无前例。

  相信,以广泛民意为基础、科学论证为支撑,解放思想与务求实效相统一的《意见》,必将最大限度凝聚起全国气象部门上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汇聚起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奋进力量。

  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怀揣着实现现代化的梦想,广大气象工作者出发了。改革的号角,响亮有力;改革的步伐,铿锵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