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气象服务 气象科普 气象法规 机关党建 交流互动 天气预报

中国天气通——打造3G时代公众气象服务品牌

发布日期:2012-02-22|来源:

【字体: 【打印】

2012-02-22|

   在第一部移动电话诞生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人们始终以为这个四方形的机器只是一个便携式的通话终端。
  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越来越轻薄的手机即将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器官”之一。联络亲友、开会、付费、玩游戏、遥控……手机的功能将延伸至生活的各个方面。气象信息服务,毫无疑问是这些维持“机体”运转的功能中必不可少的一个。
  “目前全国有9.2亿手机用户,其中定制了手机气象短信的有1.2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健说。但随着2009年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及智能手机的出现,“传统的手机短信气象服务模式被颠覆了”。
  作为中国气象局面向公众服务的平台和窗口,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将建设3G手机气象服务系统列入2011年的重点工作。这一年,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从“跨越年”迈入“发展年”。

 

  中国气象局3G服务品牌面世
  中国气象局决定打造一个适应3G通讯技术的、基于无线网络的终端气象服务品牌,十几位年轻人日夜加班设计3G手机客户端程序,并研发各项服务功能。2011年8月21日,中国气象局官方手机气象服务客户端“中国天气通”面世。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款有中国气象局授权的合法气象服务手机客户端,“中国天气通”的背后是中央气象台强大的业务体系支撑,因而能向用户提供国内2348个县级以上城市的气象预警、天气实况、7天天气预报、生活气象指数等权威信息, 并能实现位置服务、天气分享等功能。
  此外,它还在国内所有其他手机气象服务客户端软件中率先推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主动推送功能。这项功能结合了GPS、基站综合定位技术,能采集每一位安装了“中国天气通”软件用户的位置及城市定制信息。一旦用户所在地或其关注的城市发出气象预警信息,客户端即可通过铃声、震动等方式,将预警第一时间主动显示在安装了“中国天气通”的手机桌面上。

 

  一分钟发布千万条气象预警信息
  2011年4月的“佛山天气预警事件”曾使社会公众对移动运营商发布天气预警的能力产生怀疑。当时的调查显示,广东全省气象系统短信端口的总发送能力是5000条/秒,下分到一般县区后只有几十条。当出现突发性天气灾害事件时,通过这个渠道发送的预警信号只能覆盖很少一部分的手机用户。
  但“中国天气通”的预警推送功能改变这一现状。据中国天气网技术总师陈钻介绍,这个系统能实现千万用户分钟级预警信息发送,这比以往的手机短信、彩信和小区广播等预警信息发布方式在速度上有了质的提高,突破了运营商通道的限制,从而使得这个系统成为气象部门自主可控的预警信息发布通道。
  “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越来越频繁的今天,让公众和相关部门迅速、精确地接收到预警信号是最能减少损失的方式之一。现在正在大力发展的3G气象信息服务是中国气象局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和覆盖面的一个有效手段。”孙健说。

 

  “中国天气通”将成中国气象局三大公众服务品牌之一
  我国的气象部门从2003年就开始着手开展手机气象服务工作。但在3G网络快速发展、智能手机迅速成为“街机”的大背景下,气象部门仍主要以传统的短信方式进行手机气象服务,传输速度慢,发送成功率低,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气象预警信息快速有效发布的需求。
  去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国家“搭台”,各省“唱戏”,气象部门上下将以高效的组织管理为基础,统筹规划布局整个3G气象信息服务市场,以预警信息精准快速发布为突破口,建设集预警信息发布、天气预报、实况、气象影视于一体的气象服务手机平台,建立规范的3G气象信息运营服务体系。陈钻说,希望能集全国气象部门的力量,联手打造出一个中国气象局统一的3G手机气象服务品牌——“中国天气通”。
  孙健表示,中国气象局打造了一个普适化的手机气象服务平台,下一阶段地方各级气象部门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开发更深入、更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