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双台风相继生成 气象专家权威解析特点及影响
2014-07-31|
嘉宾: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许映龙
主持人:中国气象报记者 苏杰西
目前,西北太平洋上的今年第11号台风“夏浪”(强热带风暴级)和第12号台风“娜基莉”(热带风暴级)在不到24小时内相继生成,预计“娜基莉”本周将有可能登陆我国华东沿海或在华东近海海面北上。这两个台风具有什么特点?“双旋共舞”将为我国沿海带来哪些影响?中国气象报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详细解析双台风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影响。
记者:“夏浪”和“娜基莉”先后生成,双旋共舞,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两个台风的最新动态?
许映龙:“夏浪”和“娜基莉”这两个台风在不到24小时内相继生成。目前“娜基莉”30日下午14时其中心位于距离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东南方向118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预计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最强可达台风级(12—13级,33—38米/秒)。而“夏浪”已于29日晚上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30日下午14时其中心位于美国关岛北偏西方大约1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预计,“夏浪”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
第12号台风“娜基莉”路径预报图。
记者:这两个台风在生成发展中呈现了怎样的特点?会不会产生双台风效应(藤原效应)?后期发展趋势如何?
许映龙:“娜基莉”有着明显的特点,从目前的形态来看跟一般的台风不太一样,它是由季风低压发展起来的,环流相对较大,其低层存在多个低层环流中心,低层多个环流中心之间存在相互互旋现象,有的中心可能会逐渐减弱消失,并可能有新的低层环流中心生成,因此确定台风的中心位置存在较大的困难,这将对其未来的移动路径产生很大的影响,路径预报的不确定性也会加大,预报难度较大。而季风低压的降水量一般会比较大,一般在一天200毫米左右,降水量的具体分布跟“娜基莉”整个形态和强度发展有关,华东沿海地区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均匀的强降水。
在西北太平洋经常会有双台风生成的情况。从目前的监测情况来看,两个台风还没有产生明显的互旋作用,也就是说还没有产生藤原效应。因为目前两个台风距离大概在1800公里左右,相对来说较远。而两个台风只有在距离在1200—1500公里左右才能产生明显的双台风互旋,如果距离在700公里以内,两个台风互旋会有可能合并在一起。目前两个台风均处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侧,移动方向也均以西北方向移动为主。后期这两个台风距离比较近的时候有可能会有明显的相互影响作用。
此外,在双台风共存的情况下,两者之间除了有可能产生藤原效应互旋影响外,东侧台风的存在还有助于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和维持,并会对西侧台风产生间接的影响。
第11号台风“夏浪”路径预报图。
记者:“夏浪”和“娜基莉”可能对我国带来什么影响?能否缓解前期的高温干旱?在防御上,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许映龙:从目前监测和预报来看,“娜基莉”可能会对我国的华东沿海地区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影响在浙江以北沿海地区,以上地区应关注重点“娜基莉”带来的强降雨和大风等。
而在缓解高温和干旱这方面,从目前来看,效果可能不会太明显,因为目前情况来看“娜基莉”未来移动路径存在两种可能:一是登陆我国华东沿海;一是在华东近海海面北上,深入我国内陆的可能性较小。
预计,“娜基莉”将于7月31日晚移入我国东海东南部海域,强度逐渐加强,未来3至4天,浙江以北沿海地区和东部海域的风力将逐渐加大到7—9级,部分海域或地区风力有10—12级。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此外,无论“娜基莉”是登陆华东沿海地区,还是在华东近海海面北上,我国华东沿海地区均有可能会出现强降雨或大风,需注意加强防范。
记者:双台风效应是否加大了对台风路径预报的难度?
许映龙:作为台风预报来说,在双台风共存的情况下,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对大气环境的描述和调整经常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并对台风的路径和强度预报都会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台风预报的难度也会加大。因此当两个台风互相靠近时,准确预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往往也会变得较为困难。
【科普阅读】双台风效应(藤原效应)
双台风效应,又称藤原效应,是指两个台风靠近时,它们将绕着相连的轴线成环状,且互相作反时针方向旋转,旋转中心与位置依两个台风相对质量及台风环流之强度来决定。旋转时正常一个走得快些,另一个走得慢些,有时也可能合二为一。这个现象,是由日本气象学家藤原博士于1923年在水流实验中首先观测到的,所以也称藤原现象。
虽然双台风效应的定义是两股热带气旋绕着共同中心旋转,但是,双台风效应却可以是千变万化,并不一定是两股热带气旋绕着共同中心旋转:它可以是其中一股热带气旋完全支配另一股的移动方向,或两股热带气旋互相排开,或一个跟随一个移动,甚至它们之间不发生双台风效应。因此,每当两股热带气旋互相靠近时,预测热带气旋的路径往往会变得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