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气象部门应对暴雪寒潮天气纪实
2014-02-13|
1月27日至2月10日,一场紧似一场的暴雪、寒潮、大风在北疆大地频繁上演,搅乱了马年迎春的日子。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统计,伊犁河谷、塔城北部、阿勒泰等地18个气象观测站累积降雪均达暴雪量级。早在1月27日,新疆17个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就在自治区气象局对春节期间天气进行联合会商,认为春节期间,北疆多地将发生暴雪、降温和大风天气。
在春节前及长假期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等地气象台发布了十多个暴雪、寒潮、大雾预警信号和多期春运专题天气预报,为在严寒中回家过年的人们提前送去了暖心提示,也为各部门及早应对暴雪、狂风打响了发令枪。
1月28日至29日,伊犁河谷西部出现暴雪天气,伊犁州气象台将暴雪蓝色预警升级为黄色。州安监局、交警支队启动应急响应,发出紧急通知,对应对暴雪天气做出部署。
“我们大年三十的白天是在果子沟度过的,中午吃了一点馕。”伊犁州气象局副局长钟江林说。
1月29日下午,被称为伊犁交通“大动脉”的果子沟地段接连发生8次雪崩,导致两辆轿车被埋,经救援6人脱险,其中两人受轻伤。在雪崩发生后,州气象局会同州安监局和霍城县安监、气象等多家单位派员赶往雪崩现场勘察,并根据未来天气趋势,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在果子沟出入口设立告知牌,提醒来往车辆保持车距;利用道路两侧电子显示屏及时发布路况信息,提醒司乘人员注意;在降雪达到雪崩的评估条件后,立即实行交通管制,以确保安全。
记者在伊犁州伊宁市蔬菜大棚基地采访时,看到农民正在扫雪。菜农王景元说:“我提前收到了27日夜间下雪的气象短信,在27日下午又收到了大到暴雪信息,我们连夜扫雪,否则大棚就被压垮了。”
受寒潮及风雪天气影响,省道201线著名的风区玛依塔斯路段因恶劣天气数次被迫封闭交通。1月29日晚至30日凌晨,玛依塔斯风区遭遇10级大风袭击,2月6日,该地再次出现8至9级大风,交管部门紧急实施交通管制,双向封闭交通。
据了解,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与气象部门密切合作,每次接到气象部门发布的大风、降雪预报后,都会在库鲁木苏、铁厂沟防风雪点设卡封路,在风区两端的电子显示屏上发布气象信息和封路信息,并派出值班人员值守,以免车辆和行人擅自闯入风区。
“从近期天气实况和预报对比看,3天预报准确率达100%。我们还充分发挥社会媒体的作用,尽量扩大传播覆盖面。”伊犁州气象局局长薛建刚说。
记者从自治区公安厅交警总队获悉,1月28日至2月4日,北疆大部出现大面积降雪,给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严峻考验。全区各级公安交管部门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及时启动预案,广大交通警察在恶劣天气下开展道路疏通救援,未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和长时间、大范围的道路拥堵。
瑞雪兆丰年——菏泽服务首场暴雪纪实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张翠英
“大家注意了,这两天要下雪、降温,喂鸡、养鸭、种菜的专业户要做好保温、防雪准备……”2月4日,山东省单县终兴镇朱双楼村大喇叭传出了气象信息员朱启舜播报的气象信息。
4日下午,山东省菏泽市气象台会商室一片忙碌的景象,局领导、台长、人影办主任和富有经验的中长期预报员及值班人员正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市气象局副局长张宗灏说:“市委、市政府已经下了命令,有一线希望,气象部门也要实施人工增雪。”同时,该局通过手机短信、网站、电视等渠道对外发布降雪预报,全市人影工作者也进入应急状态。
当日21时,菏泽的上空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漫天飞舞,久违的雪终于来了。
雪整整下了一夜,全市人影工作者也度过了一个不眠夜。5日8时,地面测报员测量了降水量、雪深,雪深已达6厘米,降水量达9.5毫米。该市气象台通过多种渠道对外发布暴雪黄色预警信号,提醒公众做好设施农业防雪工作。截至5日20时,全市有7个站达暴雪量级。至此,市气象局全体工作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
7日上午,菏泽市牡丹区吕陵镇蒋庄村村民蒋红建冒雪来到自家麦田。看到大地白茫茫一片,他激动地说:“往年一过春节就要浇地了,现在不着急了,这真是一场好雪呀,老百姓省了不少钱。”
“地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已经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这是该市气象台5日19时发布的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截至7日6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毫米,最大降水量20.7毫米。随后,菏泽市局向市委、市政府及防汛抗旱指挥部等单位发送的雪情短信中加了一句:降雪仍将持续。
8日,雪停了,市气象局组织农气人员和影视中心业务人员深入大田,调查降雪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建议广大农民在雪后加强麦田管理,抓住雪后的有利时机给小麦施返青肥,力争小麦增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