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气象服务 气象科普 气象法规 机关党建 交流互动 天气预报

做中国人的全球远洋气象导航——“国船国导”护航“一带一路”航运安全

发布日期:2019-02-25|来源:锡盟气象局

【字体: 【打印】

2019-02-25|

 

 

                                 中国气象报记者 王瑾 

  曾经,因为没有自主研发的全球远洋气象导航系统,几乎所有的中国远洋船舶都不得不使用国外公司的气象导航服务。如此一来,不仅每年要支付几十亿元的服务费,还要将船舶技术资料、船舶动态及载货信息随时报告给对方,这不仅暴露了我国的商业机密,还对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如今,这个过去被国外公司垄断的市场迎来曙光:2019年伊始,我国自主研发远洋气象导航系统取得成功,包括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等在内的各类商船、工程船等开始改用我国的远洋气象导航服务,航线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水域,结束了国外公司垄断我国远洋气象导航市场的历史。

  “一带一路”点燃“国船国导”梦 

  远洋气象导航业务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根据未来一段时间的气象水文条件,结合船舶技术性能和营运需求,为远洋船舶推荐最佳的航行路线,并提供船舶跟踪、航次评估分析、航速和燃料消耗索赔等服务。该技术一经诞生就被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率先掌握,几家国外的大公司几乎瓜分了全球远洋气象导航业务市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气象部门曾经尝试自主研发气象导航系统,但受限于我国当时的数值预报等技术水平,加之当时气象、海洋、航海、计算机、海商法等学科交叉融合不足,这一梦想最终搁浅了。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我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海上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但由于一些沿线国家的海上安全保障能力不足,沿途海难事故频发,其中绝大多数与海上恶劣天气有关。

  2016年,上海气象部门充分发挥数值预报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联合大连海事大学等科研单位,组建一支集聚多领域科研人员的远洋气象导航创新团队,并成立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远洋气象导航服务公司,重燃梦想:“做中国人自己的远洋气象导航服务!”

  融合创新打破核心技术壁垒 

  由于国外公司在气象导航领域实施技术封锁,为了实现“国船国导”的梦想,我国只能从零开始。

  远洋气象导航是一项学科交叉性极强的技术,涉及气象、海洋、航海、航运、保险、通信等众多领域。远洋气象导航创新团队成员日夜钻研,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研发全球高分辨率海洋气象预报产品、解决船舶在风浪中航行产生的失速问题……最终将“十八般武艺”融于一体,开发出了一套可以向国外公司“叫板”的远洋气象导航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海上气象条件、风浪流情况、船舶自身构造,以及不同航次运营目标等各种复杂因素,为船舶出行“量身定制”最安全航线、最经济航线、最合理航线等各类航行线路。

  创新,融合,再创新!凭着心无旁骛坚持自主创新的那股子冲劲,我国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在技术水平上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棋高一着,创新团队依托上海气象科研力量,在精细化预报上狠下功夫,针对我国船舶的特殊需求,研发中国南海等近海海域高分辨率大气数值模式预报,精度可达9公里;可提供中国沿海高分辨率海浪、风暴潮数值预报,在长江入海口等多个重要海域最高分辨率可达20米。

  精准细致服务赢得船方信赖 

  在基本完成了核心技术研发之后,如何赢得市场成了团队面临的新的挑战。

  虽然我国自主研发的气象导航系统在技术水准上有了保障,甚至在精细化等方面超越国际水平,但是对于远洋企业而言,气象导航关系到其切身安全和经济利益,很难下决心轻易改变合作伙伴。

为了早日打入市场,上海市气象局主动出击,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等央企建立合作关系;联合相关单位成立一支由海洋气象预报专家、数值预报专家、资深船长、海事海商法律专家、计算机专家等组成的气象导航服务团队,向船方提供全天无间断气象导航服务。

  2018年12月,一艘中远海(香港)的散货船自比斯开湾出发,前往圣劳伦斯湾的加拿大卡捷港,船方首次采用国产气象导航服务。恰逢冬季,北大西洋海域气象条件极为恶劣,服务团队根据天气、海浪、浮冰、冰山预报以及大西洋两岸限制排放区等情况为船舶制定安全、经济的航路,并提供24小时跟踪服务,随时与船长沟通,确保船舶安全抵达目的港。事后,船长由衷地感叹:“相比国外气象导航公司,我们中国自己的导航不仅技术过硬,在服务上更胜一筹!”

  良好口碑成为打开市场金钥匙 

  “左舷有台风,右舷也有台风,是继续沿着计划航线航行,还是马上改变航向?”回想去年夏天在印度洋上的境况,中远海(香港)某散货船船长至今心有余悸。

  “当时,我们根据气象预报和船舶运动分析,若继续按原计划航速航行,将先后受到左、右方向两个热带低压的影响;如绕过热带低压则需多航行500多海里,船舶的安全性和经济收益将会受到很大影响。”气象导航服务团队队员说。团队随即对船舶航路进行重新设计,考虑到加速航行将会导致燃料消耗加大,超过租约规定又会面临索赔,团队经反复计算,最终决定通知船长加速航行,赶在热带低压前六小时,从两个热带低压的“夹缝”中穿过,到达安全区域。

  精湛的技术、贴心的服务让国产气象导航服务逐渐赢得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远海、招商局等伙伴的信赖,随即又将服务触角伸向全球,拿下了德国、希腊、利比里亚等国的订单。不仅如此,不少“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也获得了气象导航公司提供的精细化气象保障服务,孟加拉国吉大港建设项目便是其中之一。

  上海市气象局局长董熔表示,全市气象部门正在加强全球气象实时监测能力建设,今年将进一步提升高分辨率的全球天气、海洋数值预报水平;同时加强部门合作,全面参与全球远洋气象导航的市场竞争,争取让更多的中国远洋船舶用上由我国提供的气象导航服务。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9年2月25日一版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