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监控气象设备的“哨兵”——访气象探测中心运行监控室
2014-02-07|
正月初六,当记者走进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运行监控室的时候,在偌大的业务监控平台前,值班员周青正在不停浏览着各种监控信息。当被问起过年值班跟平时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时,她不假思索地说:“其实都一样,我们全年都是‘7×24小时’值班,早就习惯了。”
通过监控平台上的“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记者看到,包括天气雷达、探空系统、自动气象站、风能观测等在内的10类设备的运行情况尽收眼底。“160多部天气雷达、约3万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运行状态都在我们监控中。”周青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这些设备中,有的能够自动发出报警信息,但有的不具备故障自检系统,这就需要值班员去排查处理。“主要关注自动气象站。”周青盯着屏幕上的数据,一字一顿地说,“我们开发了一套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监控系统,对数据质量分为‘正确、可疑、异常、错误’四个等级。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值班员就要打电话给省级站或台站进行人工确认。”
一旦中央气象台发布天气预警信息,或者中国气象局启动应急响应时,运行监控室就会重点关注预警范围内的设备运行情况。“这几天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暴雪天气预警,我们就把安徽、江苏、河南等受影响较大省份的设备勾选出来,重点关注它们的运行情况。”周青向记者演示着操作过程。
周青在向记者介绍运行监控室值班员的工作内容。徐文彬摄影
在值班室门口,运行监控室的职工自己贴上的对联没有粘牢,周青一边介绍着科室的工作,一边重新整理着对联。徐文彬摄影
通常,值班期间,精神状态都比较紧张,尤其汛期遇到地震、泥石流、暴雨、台风等天气的时候,或是值夜班出现突发状况时,睡个整觉都很难。“记得一次地震后,整个震区的雷达数据都没有了。当时我们特别着急,也特别紧张。由于电话中断,无法与灾区取得联系,我们就赶紧把这一情况按照流程逐级上报。”提起当时紧张的状态,周青还是显得难以平静。
值班时间长了,难免会觉得工作枯燥,不过值班员还是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时刻保持警惕。“我们就是‘哨兵’,发现问题后,能解决的马上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转告技术人员或决策部门。”周青说。
2008年参加工作的周青,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参与春节值班了。每次春节值班时,住在江西的父母都会来到北京和她团聚。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她感到宽慰,工作也更加充满动力。每年到这个时候,科室里家在北京的同事都会主动提出参与春节值班,好让家在外地的同事能够回家团圆。“技术科有位同志是北京人,从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年年都参与春节值班。这些年过年都没休息过,想想也是付出挺多的。”周青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