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发展搭就逐梦舞台——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改革发展侧记
2014-05-08|
五月晴日暖风、绿草如茵,总能催化岁月情怀,点亮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公共服务中心)职工共同的记忆。6年前的这个时节,中国天气网和《奥运天气资讯》翻开了国家级公共气象服务的崭新篇章,也开启公共服务中心筚路蓝缕的创业史诗。时空穿梭间,欢笑与汗水,交相辉映;梦想与改革,如影随形。
回望走过的路,在“公共气象引领事业发展”理念指引下,公共服务中心不负众望,从“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的成立誓师,到带动全国公共气象服务基本实现“三化”(机构的实体化、队伍的专业化、服务的业务化)目标,用改革发展搭就了筑梦、逐梦的舞台。
梦想因改革破土,改革为梦想开路。公共服务中心经历第一个五年的改革探索,从无到有建成国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创办中国天气网、中国天气通等公众服务品牌,气象服务向新媒体领域深度扩展;建立风能太阳能气象服务业务体系;打造气象服务评价业务,搭建起气象部门与公众沟通的“绿色通道”;跨越式推进水文、地质、交通、旅游、环境等专业气象服务业务体系建设;自主研发基于大数据服务的关键技术平台和以“智慧气象”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平台,形成先进科技、创新理念、体制机制、高端人才聚集的发展态势。
2013年3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视察公共服务中心时,赞扬“没想到你们这么大本事,没想到你们做了这么多事”。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也曾用“八个没想到”为公共服务中心的快速发展由衷“点赞”。面对五年发展取得的骄人成绩,面对第三阶段改革取得的成果,在今年年初的工作会上,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孙健冷静地指出了发展战略、运行机制、资源共享等8个深层次的问题,并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携手将公共气象服务改革推向深入”的号召。
业务机构整合已经初见成效,但业务布局不尽合理,业务资源分散、业务流程和系统建设自成体系的现象依然存在……预警运行控制室副主任曹之玉一针见血,剖析存在的问题。机构整合从表面上看就是把锅搬到一起,大家一块儿过日子,但等到坐下吃饭才发现,大家都准备了同样的饭菜,同质化的业务就是浪费。“改革需要从重叠的业务切入。”曹之玉强调。
在气象频道总监张明看来,做好工作的关键在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吸引高端人才、培养领军人才需要不断优化人才环境,需要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建立更加合理的激励机制,理顺管理和技术两个方向的职业通道。
“就风能太阳能业务而言,包括公益服务和市场服务,以公益服务创造社会效应、培养社会需求,从而促进市场服务;以市场服务产生经济效益,推动技术进步,进而反哺公益服务。”资源环境与工程气象室副主任申彦波对于运行机制改革有着热切的期待。
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共识内化为共谋共为的强大合力。按照中国气象局党组要求,孙健亲自挂帅成立中心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全面统筹中心改革各项工作;副主任牵头成立深化改革工作组,剑指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运行机制调整改革等三大战略方向,力求重点突围。
“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国家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现代化、服务品牌国际化、经营实体规模化。”孙健用简短有力的话语,为全面深化改革确定方向,公服人逐梦的步履更加坚实。
今年3月初,公共服务中心梳理资源,摸清“家底”工作全面铺开。业务科技处牵头开展了针对业务的数据流和产品流、业务系统、服务平台的梳理摸查,工作组深入业务一线,对中心全部业务岗位进行了跟班调研。“任务艰巨,收获颇丰。”业务科技处李蕊表示,“我们是改革工作的‘侦察兵’。”
“新媒体领域是气象服务发展的前沿。我们要先行先试。”新媒体中心主任陈钻表示。今年3月,“微天气平台”借“世界气象日”的“东风”上线,填补气象部门在微信服务领域缺乏技术支撑的空白。平台研发大胆尝试建立终端到终端的业务链条,集中了产品策划、功能设计、技术开发、专家支持、品牌推广等各环节的优质资源,打破业务围墙,流程效率大大提升。
“这次我们尝到了资源共享的甜头,也切身感受到深化改革中不断提升的公服优势。”网站中心穆璐回忆起前不久甘肃强沙尘天气服务,如此感慨道。
4月23日12时,甘肃省酒泉市肃北县马鬃山一带出现大风、沙尘暴天气。中国天气网第一时间发布图文快讯《马鬃山出现大风沙尘暴天气》;中国天气网官方微博发布了该条图文资讯,该资讯被央视新闻、新浪天气预报、羊城晚报、金羊网等微博转发传播,转发评论瞬间突破350万次;标有“中国天气”标识的沙尘天气图片“登陆”当天19时30分中央电视台的《联播天气预报》节目,经过主持人宋英杰的专业解读,亿万观众对甘肃强沙尘暴天气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通过资源共享,一方面加强了电视、网络、手机媒体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全媒体时代我们大有可为。”公共服务中心负责品牌推广工作的纪广军对公共气象服务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一年之计在于春,公共服务中心改革棋局落子有声:体制机制、人事管理、企业经营等多个核心领域改革方案相继出台,数据资源、系统建设、支撑平台等多个重点方向改革工作齐头并进。与过去五年相比,今天的公共服务中心正在实现从改革1.0版向改革2.0版的升级换代,改革实践再一次凝聚起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