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太华山气象站上的年三十
2013-02-13|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刘国萍
盼啊盼,终于盼到了年三十,很多人都回家和亲人团聚。可对云南昆明太华山气象站上的工作人员而言,年三十的味道总是很特别。
“过节值班已经习惯了,轮到值班,所有的日子都和普通日子一样。”谈到年三十值班的感受,太华山气象站负责地面观测工作的刘金福说。在这个除夕,刘金福依旧不能回家吃团圆饭。
昆明太华山气象站(又称“一得测候所”)是云南省第一个气象站,也是全国第二所私立气象测候所,由云南气象、天文和地震事业的先驱者、中国自然科学家陈一得先生于1927年创办,1937年搬迁至现址,气象观测工作延续至今。太华山气象站是滇中地区的高山艰苦气象站,因此,在这儿工作的人员被称为“高山气象人” ,他们继承和弘扬了陈一得先生身体力行、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科学精神,每当节日来临,家家户户团聚其乐融融的时候,他们却留在岗位上观云测天。
从市区驾车上太华山的路不是很平坦,而且弯多、坡陡,车程需要40多分钟。山上空气比较潮湿,我们在站里看到,工作人员3天前洗的衣服晾在屋里还是潮的。因为是24小时全天候监测,站里德工作人员一般每5天或每7天轮休一次下山。
早晨,工作人员7点以前完成对观测场中气象探测仪器设备的巡视检查;接着,用半个小时校对前一晚的探测数据和数据自动传输情况,并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补记夜间是否有雨、雪等天气现象;8点,进行人工观测云、气温、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气压等气象要素,这项工作还会在下午2点、晚上8点再做一次,记录下的数据将在5分钟内传输到中国气象信息中心;接下来就是14个小时不间断监控自动气象站运行,保证每小时的正点数据在5分钟内上传成功;晚上9点后,检查全部仪器设备运行正常后才能下班,但如果夜里设备出现故障,要立即处置。
“蛋炒饭加两个苹果”是刘金福这个年三十的晚餐。电视里已经开始播放春节联欢晚会,为冷清的山上生活增添了一点点过节的气氛。“天气是连续演变的、不间断的,观云测天的工作也就不可能中断。对于气象人来说,注定了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在节假日时休息。”刘金福说。
“起初,亲人也有过埋怨,时间久了,就由理解转为支持了。”刘金福说,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个不能回家的年三十。“但我明白,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是工作职责要求的。”写在刘金福脸上的,不仅是对家人的愧疚和歉意,还有一份身为气象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