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 沉到基层中国气象局百名优秀年轻干部下基层报道之一
2014-07-23|
中国气象报记者赵晓妮 通讯员康为
6月下旬,大暴雨“洗刷”着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当朋友喝着啤酒熬夜看世界杯的时候,王君华正熬夜守在值班室,“两天里断断续续的睡觉时间能有两小时就不错了。”说起那几天总在夜里两三点变得猛烈的暴雨,王君华也觉得这雨着实“可恨”。但无论如何,他都得紧盯着天气过程,一旦达到预警标准须立即给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一把手”打电话,“也顾不上县委书记是不是在睡觉了。”
2012年3月1日,王君华作为第二批“百名优秀年轻干部下基层”选派干部,到柳州市鹿寨县气象局任职。两年后,由于柳州市柳江县气象局的需要,他又作为第三批下基层干部继续留守基层。这样的生活是他几年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减灾研究所没有想到的。
为年轻干部搭建了解基层服务基层的平台
《2010年至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中央机关司局级领导干部和省级机关处级领导干部中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应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对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基层培养锻炼。
为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拓宽干部培养渠道,2010年4月,中国气象局启动第一批百名优秀年轻干部下基层任职锻炼工作,中国气象局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选派了101名优秀年轻干部奔赴基层,于2010年6月底到新单位就职,2012年6月底前返回原单位。此后,第二批和第三批先后奔赴基层锻炼。截至目前,总共有297名年轻干部参与其中。
经过两年的基层锻炼,年轻干部们受益匪浅,不仅个人得到了成长,也充当了省、市、县气象局的沟通桥梁,为基层气象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气象局百名优秀年轻干部下基层工作有计划地为气象部门“出了校门进机关”的年轻干部搭建了培养平台,有利于加快锻炼年轻干部,全面提升气象部门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你得静下心来,沉到基层。”2010年,到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气象局任业务科科长之前,高宪双在省气象局工作了10年,做过技术工作,也从事过管理岗位,但总觉得还有些不足,“基层工作很重要,真的到了基层,它展现的面貌和省级单位是不一样的,真正把自己沉在基层,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对个人发展有很大帮助。”他说。
不少年轻干部和高宪双抱着相同的想法,主动报名参与下基层活动。这批年龄40岁以下、在省级单位工作的年轻人,在气象干部队伍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作为业务骨干承担了重要的任务。他们大多学历高、读书多、有热情、有干劲,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在第一批选派干部中,硕士37人,博士3人;在第二批选派干部中,硕士40人,博士3人;在第三批选派干部中,硕士和博士人数分别为34人和2人。他们经过严格的考试和选拔,过关斩将进入省级甚至国家级单位。但另一方面,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大门,相对单一的经历使他们对基层工作缺乏认识与经验。下基层任职锻炼为年轻干部搭建了了解基层服务基层的平台,建立健全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机制。
王君华赴鹿寨县局时,他的孩子才一岁多。在这三年多里,孩子渐渐懂事,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说“我不叫你爸爸了,你都不回家陪我”的话,他自己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同事见了他很惊讶:“你怎么变得又黑又瘦了?”其实,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外表,他已从单纯做卫星遥感应用的研究人员成长为在业务和管理上都能独当一面的县气象局局长。
他说,“基层人少事多,每个人都干几个人的活,现在我们正在利用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的机会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对基层认识加深,工作能抓到根上了
今年春天,32岁的王甫棣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到河南省新密县气象局任职,在此之前,他从未到过河南。“之前我多次到河北、天津等地气象局,但真正到地市局的机会较少,很少了解基层观测资料怎么收集的,基层服务是如何开展的。希望通过这段经历,了解基层情况和需求,也对未来做面向基层的顶层设计有帮助。”王甫棣有自己的规划。
初到新密县气象局,他发现自己在这个12人的县局里面还算年龄比较大的,“大家都很年轻,也很有干劲儿,我很快就被感染了。”他的工作和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我在国家局的时候,基本每天在办公室对着电脑从早坐到晚,但是到了县局,很少坐在办公室,除了准备文件,现在大部分时间在观测场,或者跟政府对接,或者在去乡镇维护设备的路上……”
在第一批下基层人员中,有55人到县级气象局或者气象台(站)任职,包括四川甘孜、阿坝和西藏昌都、那曲等艰苦地区气象台站。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选派了李建和孙兆滨,分赴云南大理和内蒙古锡林郭勒的国家气候观象台任副台长,充实基层力量,加强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北京市气象局段欲晓、徐晓峰等直接出任区(县)局副局长,把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蔡江涛先后出任永宁县气象局副局长和贺兰县气象局副局长……在这批选派干部中,先后有18名年轻干部通过竞争上岗或民主推荐的方式得到提拔使用,其中有8名年轻干部继续留在基层任职。
2012年,晋立军自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雷达站前往临汾市气象局任气象台副台长。他的到来为临汾市预警中心建设带来强大的技术力量。“我下基层算是技术对口,在加强业务平台建设的同时,也注意培养年轻技术人员。”他告诉记者,“省局和县局工作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在省局更多的是规范运作,工作流程按部就班,但到了基层,工作涉及的面很多,你要把自己打造成‘万金油’。”
“回顾过去的点点滴滴,我发现自己的视野变开阔了,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下基层,对我来说,收获颇丰。”2010年,作为福建省第一批下基层锻炼的年轻干部之一,廖廓把在福州市平潭县任副局长的两年视为一次极其难得的机会。
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了解基层气象台站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才能找出解决办法。在平潭县气象局的两年,廖廓对平潭气象业务进行调查摸底,充分利用多年省气象台工作经验,结合基层预报业务特点,把省气象台的预报思路和流程介绍到地方台站,推出了不少符合基层县局的决策服务产品,被该县领导夸奖:“气象局的材料是全区最规范的、最标准的材料。”
2012年9月,河南省临颍县气象局局长刘召彬在即将离开时,将自己两年的基层锻炼归结为“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12个字。在两年时间里,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临颍县政府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县局成为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县行政服务中心联审联批单位,争取地方财政投入100.5万元,项目资金70万元,气象工作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表扬。“在临颍的两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岁月,是我事业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是我工作中最愉快的一段光阴。”
通过两年的基层锻炼,优秀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基层气象工作的认识,增进了与基层气象职工的感情,向基层气象职工学到了本领,也增强了为基层干实事的热情。他们不仅在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业绩,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也增强了基层领导班子的生机和活力,带动了基层气象事业的发展,同时一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扎实肯干、开拓创新的年轻干部队伍已现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