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关头尽显本色——北京市房山区气象局获得殊荣的背后
2013-02-23|
新年伊始,北京市召开抗击2012年“7·21”特大自然灾害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总结表彰大会,房山区气象局被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北京市抗击“7·21”特大自然灾害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荣誉的获得,体现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效。
2012年7月21日午后至7月22日凌晨,北京市遭遇了特大自然灾害——61年来最大降雨。在这次特大暴雨过程中,位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区降水量最大、受灾最严重。房山区气象局坚持领导靠前指挥,服务及时、主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基于市气象台的指导预报,做出了准确的预报和及时的预警,为当天房山区山洪地质灾害多发区人员转移及后续抢险救灾、善后维稳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防灾减灾赢得宝贵时间
自2012年7月20日17时预报次日白天到夜间将有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开始,房山区气象局随即向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天气预报、暴雨预警服务,以保障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公众能够提前准备、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暴雨及其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等。
7月21日早晨,部分山区降雨逐步加大,房山区气象局科级工作人员全部到岗,应对即将到来的大到暴雨。当日17时,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发布,区政府根据气象预报和预警,立即启动汛情红色应急响应,全区进入紧张的防汛抢险工作中。夜间,区局领导班子成员、业务科长和预报员在紧张的气象服务保障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从20日17时至22日08时,房山区气象局向区委、区政府、区应急办、区防汛办等相关部门和全区各乡镇政府相继发布暴雨蓝色、黄色、橙色预警信号;发布各类天气预报信息7期;逐小时发布房山区降水量气象信息;发布手机天气预报及灾害天气预警短信息15000余条/次。在暴雨形势最严峻的时段,局主要领导每小时向主管区长电话汇报降水实况及天气趋势预报,并在《房山新闻》中滚动播出灾害性天气预警及防范措施提示信息。
为抢险救灾及时跟进服务
22日上午,暴雨过程结束后,房山区面临抢险救灾等艰巨任务。该局立即组织力量,与市气象局探测保障中心人员一道抢修被洪水冲毁的气象探测设备。27日,房山区出现局地暴雨;30日傍晚至8月1日,出现全区范围的大雨过程。在此期间,该局始终坚持领导带班,预报业务人员全体在岗,与市气象局派出的预报技术骨干一起,充分利用移动雷达加强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共发布预警信号9期、各类气象信息24期,发布手机天气预报及灾害天气预警短信息30000余条/次,为抢险救灾提供有力保障。
面对大面积临时帐篷和安置房,该局积极与区住建委沟通,提前提出灾区防雷安全工作意见,临时赶制一万份防雷宣传手册,于7月30日发放到各安置点灾民手中。8月5日,全区安置房要竣工入住,房山区气象局防雷检测工作人员在市避雷装置检测中心支持下,奔赴全区41个安置点,利用一天半的时间完成全部检测任务,提交了完整、翔实的检测报告。
在“7·21”特大暴雨灾害中,由于天气预报准确、预警发布及时,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对灾害赢得了时间。7月30日傍晚,区委书记刘伟到区气象局了解天气情况,感谢区气象局在“7·21”特大暴雨灾害到来之前做出了准确的预报、及时的预警,为房山区山洪地质灾害多发区人员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强调,在此次特大自然灾害中,针对人员转移、抢险救灾工作,气象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一份担当忘我投入工作
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其间每次接通房山区气象局党支部书记、局长冯永芳的电话,沙哑的嗓音成了她连日劳累与奔波的见证。入党积极分子赵松在这次特大暴雨服务过程中安排业务科的全体人员到岗值班,自己则一直守在值班室里,密切监测天气变化,汇总气象信息,定时向区相关部门报送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为前方抢险及时展开服务。在后续的抢险救灾、善后重建气象服务过程中,他满脑子想的是设备要正常运行,服务要准确、及时。在岳母长期生病卧床、岳父身患癌症每天去医院做化疗及母亲胳膊受伤骨折、家里做饭都成问题的情况下,他克服诸多困难,没有耽误一天工作。业务科职工宋歌 当天24小时都在工作岗位上不停地忙碌,第二天早晨下班回家时,已是疲惫不堪。
危急时刻,房山区气象局党支部凝聚成了一股力量,留下了无数的记忆和感动。从领导班子到党员干部职工,全局上下齐心协力,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无私奉献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