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写的气象人,托起明日气象梦
2013-04-29|
中国气象报评论员
双脚没有踩在拐子湖气象站四周无边的戈壁荒漠的人,是不可能真正体会这里的荒凉、艰苦与孤寂的;双眼没有亲见气象观测员靠着绳子拴住彼此身体、逆风跋涉到观测场去记录气象数据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懂得这里的人们对于坚守与奉献的诠释的。就像大漠深处千年不朽的胡杨一样,拐子湖气象人的坚韧与执著,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尺度面前,用细小却伟大的力量刻下一个大写的“人”字。
拐子湖气象精神,是新时期气象精神的最佳体现。拐子湖气象站是内蒙古自治区内自然环境最差、生存条件最为艰苦的气象台站。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是什么让气象人坚守在大漠的一隅?每一个来到这里并被感动的人们,无数次地追问。能够在这里扎根并年复一年地从事着平凡的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披荆斩棘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还有一颗纯净如玉的心,一种脚踏实地的态度,一份甘于奉献的情怀,更重要的是对气象事业与党和国家拥有的无比的忠诚、无上的热爱和无限的深情。
这是最简单最质朴的答案,也是拐子湖气象精神最直接的表白。50多年过去了,任时光怎样荏苒,拐子湖气象精神却能够穿越时代毫不褪色。以“准确、及时、创新、奉献”为内涵的新时期的气象精神,便在拐子湖气象人身上得以完美地契合与展现。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需要大力弘扬拐子湖气象精神。
弘扬拐子湖气象精神,可以展现出当代气象工作者实践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心与风貌。拐子湖气象站地处沙漠腹地,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不可替代性。它的监测数据极其珍贵,不但为气象防灾减灾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提供着重要气象保障。当党和国家、气象事业需要个体牺牲小我利益为大局着想时,淳朴的气象人便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尽职尽责,默默奉献,一代代一辈辈地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为最终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甘心做着最坚实的基石。他们是当代最可爱最令人感动的气象人,也是这个时代的先锋和榜样,他们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知晓与传颂,他们的精神值得更多人学习与钦佩。
弘扬拐子湖气象精神,可以激励全国气象工作者汲取并延续这种力量,并在日常工作中奉若圭臬,让它生生不息,成为照耀全国气象工作者奋勇前行的灯塔和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最终成就伟大的气象梦如朝阳般照进现实。在平凡的岗位上将本职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把每一个气象数据准确记录,都是对拐子湖气象精神的践行与传承。将这种精神自觉地化为一种行为准则、从业习惯、工作态度和事业目标,才是我们在被感动后最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情。只有每一个气象工作者都能够像拐子湖气象人那样做个大写的人,我们才能更好地携手实现气象梦,并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气象人的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着国家与民族发展的伟大时刻,我们距离气象梦实现的那一刻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接近过。生在这样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而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则是我们的责任。就让我们所有的气象工作者一起唱起这首悠长雄浑的阿拉善长调,秉承着拐子湖气象精神,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