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第一”的气象局 黄泛区气象情牵种子粮
2013-07-06|
7月2日,站在无垠的田畴间,记者看到大片收割后的麦田里,玉米苗已经绽放出点点绿意。负责农场生产技术的总农艺师罗家传向记者介绍,昔日黄沙飞舞、盐碱成片的黄泛区,今天已变成渠成网、树成行、田成方的高产稳产标准化农田,每亩产量比周边地区高出一二百斤。
黄泛区农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农场。据了解,今年这里的10万多亩小麦种子田喜获丰收,收获小麦5000多万公斤,为黄泛区农场夏粮生产历史第三高产年。
负责农场生产技术的总农艺师罗家传说:“今年小麦生产期间,极端天气时常出现。”他总结说,一是气温忽高忽低,二月份出现了30度以上的高温,而4月份却出现了零下3度的低温,影响了小麦抽穗;二是降水量分布不均,旱涝不同程度存在;三是雾霾天气多,影响到光照,赤霉病等病虫害发生严重。
他说,今年全场夏粮生产在诸多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下,能取得如此理想的成绩,黄泛区气象局及时准确优质的气象服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俺种的是泛农5号,这个品种比较好,虽然受到了天气的影响,但是俺根据农场的统一安排农业生产,亩产仍超过1000斤了。”今年67岁的南红超老人是黄泛区农场9分场的职工,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告诉记者。
南红超老人所说的“统一安排”指的是黄泛区农场根据气象局的天气预报,及时安排农业生产。罗家传解释说:每年的农业生产,黄泛区农场都要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信息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16个分场实行“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防冻害”。
说起如何做好农场的气象服务,黄泛区气象局局长王登琪深有体会:“首先必须要保证天气预报准确的准确率,这个是大前提,要不你说什么也没人会信你。此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农业知识及当地主要农作物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被服务对象的长势,才能抓住被服务对象的关键期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还要熟知当地一些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发生规律。”
今年3月13日和4月20日,气象部门先后两次向总场及相关单位发布了倒春寒重要天气预报, 总场领导根据气象信息,及时向各农业分场统一部署烟雾防霜冻的指令。“4月下旬刚好是小麦抽穗的季节,如果遭受冻害,将大大减少产量。”王局长说,当天夜里12点多,农场及时组织职工在麦田里燃放树枝杂草等,有效保护了小麦遭受冻害。
小麦丰收之际,黄泛区气象局及时向农场提出5月27日-6月6日期间为晴好天气,麦收适宜安排在此期间。农场三夏指挥部根据预报结论,制定全场夏收时间为6月1-5日,并要求6月5日全场夏收任务必须结束,力保颗粒归仓。
黄泛区农场场长谢天丁告诉记者,气象服务为农场农业生产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特别是重要天气预报和关键农时季节天气预报服务,对农场夏粮生产从种植到收获全程服务很到位,为农场夏粮生产总厂统筹安排、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依据。“这些年,我们农场夏粮生产不仅连获高产,还未出现坏粮现象。这对于我们农场这个全省最大的夏粮种子繁育基地而言,毫无疑问,产量高、品质好才能创造最多的效益。”
谢天丁说:“近年来,气象局在黄泛区始终保持着‘三个第一’:每次‘三夏’动员会,气象局第一家大会发言;农场汇编当年工作情况,气象局的总结排第一;同一个单位连续十几年受到农场表彰,气象局为唯一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