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气象服务 气象科普 气象法规 机关党建 交流互动 天气预报

小榄见闻:低碳环保举措给企业带来发展

发布日期:2012-11-25|来源:气象局

【字体: 【打印】

2012-11-25|

小榄见闻:低碳环保举措给企业带来发展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窦莉新

  这次“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广东”活动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中山市小榄镇。

  进入小榄的第一感觉是:这个镇好大啊!我们乘坐的汽车,经过了一个个足球场大小的企业园区,穿过繁华程度不逊大城市商业街的镇中心,又掠过一个个占地不小的公司,才到了我们要参观的企业。

  据小榄镇领导介绍,这里确实不是个“小”镇:面积7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多万,2011年全镇生产总值202.4亿,税收37.7亿。

  这样的业绩也是慢慢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厂房1998年刚建成的时候,周围还是一片荒地。而现在他们的左邻右舍都是占地数十亩的大企业。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五金行业就是小榄镇的传统产业,这里被誉为中国“南方锁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小榄镇五金制品行业已形成以锁具、燃气具为龙头,上下游产品及各类配件品类齐全的10类五金产业群。

  不过传统产业近些年受到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空间的严重制约,而且相当多的企业属于资源、能源消耗型的低端制造业企业,2010年人均碳排放为6.82吨,万元GDP的排放量为1.21吨。广东省政府要求小榄在2015年完成下降19.5%的目标。

  为了实现低碳减排目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小榄镇主动进行城镇低碳化改造和工业低碳化改造,鼓励企业开展低碳产业创新和低碳市场机制创新,并出台了奖励企业改造的办法,调动企业升级改造的积极性。

  我们首先来到一家胶粘制品企业。为了处理生产不干胶涂布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他们引进了RTO(蓄热式热气处理装置),把废气吸入封闭式设备,升温至800℃以上进行高温裂解,生成无毒气体和水。另外,他们还进行了锅炉改造,改烧重油为天然气,消除了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这些改造措施投入很高,需要上千万元。但几年下来, 企业的改造升级也显现了很好的成效,不仅有害气体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明显降低,不再燃烧重油和进行脱硫,每年也为企业节约了近千万元。目前,改造的成本已经收回,并且提升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在另一家以生产电路板为主业的企业,我们主要了解了他们处理污水的措施。印制电路板的过程中,不仅要消耗大量水电资源,还会产生多种污染物。特别是微蚀废液中富含铜,处理难度大,传统处理方法还会造成水资源的二次污染。

  该企业投入22万元,引进节能环保设备,通过电解方式,实现废液自动循环再生,同时还能回收金属铜,每年减少新鲜水用量142吨、减少废水排放量135吨。

  除了督促企业进行环保设施改造,全镇还大力推广照明节电技术、中央空调节电技术、余热回收、节能家用电器等技术(产品)。

  仅仅半天的时间,我们可能了解的不够细致和深入,但看到小榄镇已经完成《小榄镇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报告》和《小榄镇“十二五”低碳发展规划》,我们相信,如果有机会再来这里,将看到一个更为低碳环保的小榄镇。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广东活动正式启动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窦莉新 记者谢忠军报道 11月21日,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华风气象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大型科学考察与气象科普活动——“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广东”在广州正式启动。

  “近年来,重大灾害性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呈现频发、多发趋势,这在不断提醒和警示着我们,不仅要关注短期天气形势及变化,更要关注对气候变化规律的认识与研究。”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潘进军在启动仪式上指出,由于气候变暖引起的一系列气候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从2010年开始举办,至今已走过青海、内蒙古、江西、广西四省(区),对青海三江源、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江西鄱阳湖地区、广西红水河流域进行了气候变化影响调查。从气象科学的角度见证气候变化、面向公众宣传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以真实的所见所闻展现气候变化对我国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以客观公正的角度反映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的态度和措施。活动通过大量文字和图片报道,引领公众走到我国生态环境重要区域,寻找气候变化影响的踪迹,与专家一起探究应对之策。

  据介绍,中国气象局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全球变暖趋势,进行气候变化相关学科的研究,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制定适应及应对措施决策的科学依据。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气象部门还积极开展气候变化的公众科普宣传。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华风气象传媒集团,作为公众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窗口,近年来多次组织气候专家与媒体进行科普考察,通过实地走访,了解气候变化究竟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据了解,全球变暖目前已经对中国海岸带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5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有加速趋势,并造成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使珊瑚礁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同时,气候变化伴随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引发的气象灾害的增多,台风强度增大、频度增加,对沿海城市的破坏性增强。广东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受海平面上升、台风等不利影响明显,对广东沿海城市进行气候变化影响调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意义。

  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庄旭东表示,广东处于对气候变化敏感的南海季风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广东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多发、频发、重发的态势。台风强度增强、路径复杂,极端强降水增多,暴雨洪涝、城市内涝影响加重;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导致的高温热浪成为新危害;海平面上升加剧导致风暴潮强度增大、海岸侵蚀、红树林等生态系统退化……“可以说,广东气候系统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越来越深刻影响着生态系统演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几天里,“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的成员们,将从广州出发,在中山、阳江、茂名、湛江进行考察。其间,他们将通过走访海洋观测站了解海平面上升监测情况,走到沿海居民家中了解气候变化对他们生活产生的影响,同时,考察成员们还将考察低碳企业园区、风力发电企业,了解广东省在开展低碳举措和发展清洁能源方面的情况。在阳江和茂名,考察团将走访台风登陆点,研讨防台风举措和防灾减灾意义。最后,考察团将到湛江,实地查看海平面上升对红树林生长的影响。

  为方便公众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影响,此次活动还邀请了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技日报社、腾讯网、新浪网、南方日报社、广州日报社、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报社、《气象知识》杂志的编辑记者共同考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