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气象服务 气象科普 气象法规 机关党建 交流互动 天气预报

多地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旱情

发布日期:2017-08-04|来源:锡盟气象局

【字体: 【打印】

2017-08-04|

  编者按 7月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晴热高温少雨天气,气象干旱不断扩大。气象部门抓住今年第9号台风“纳沙”和第10号台风“海棠”登陆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和旱情。 

                           安徽: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兵 通讯员刘姝媛报道 安徽省气象部门抢抓有利时机,于7月30日起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7月11日至29日,安徽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晴热少雨导致旱情发展迅速,江北大部及沿江江南东部出现不同程度干旱,江淮之间中部达中旱到重旱。

  据了解,截至7月31日10时,安徽省淮北、亳州、宿州、马鞍山、宣城等地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共21点次。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作业区普降小雨到中雨,部分地区中雨,一定程度改善了局部土壤墒情。

  目前,安徽省各级气象部门正密切关注旱情和天气变化,伺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浙江淳安:人工增雨缓解高温天气 

                           

                                              作业现场。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夏华聪报道 出梅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出现了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大部分地区最高温度超过了37℃,局部地区最高气温达到了40℃,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8月1日,淳安县气象局抢抓有利时机,开展人影作业。作业后降水效果明显,有效缓解了高温状况。

江西:抢抓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 

  中国气象报记者邓敏佳 通讯员严芳 朱星球报道 8月2日,台风“纳沙”及“海棠”对江西的影响趋于减弱。在台风影响期间,江西省气象部门抢抓有利天气条件,大力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持续近20天的高温及旱情。记者从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7月28日8时到8月1日17时,全省共实施人工增雨作业27次,作业面积累计达8100平方公里。

  为做好此次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早在7月初,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就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市县人影办、发改委切实做好人工增雨城镇降温减碳工作。7月19日,全省持续晴热高温,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旱情,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市、县(区)气象局抓住局地对流云降水天气过程实施城镇降温减碳、农业抗旱和降低空气污染人工增雨作业。7月21日,省气象局制定2017年抗旱减灾人工增雨作业服务方案,27日,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再次针对台风过程要求做好抗旱减灾增雨作业工作。

                     江西宜春:抓住时机人影作业 助力高温缓解 

                   

                                     作业现场。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刘波报道 自7月12日以来,江西省宜春市连续15天出现35度以上高温天气,全市平均最高气温达到36.6度。面对高温天气,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分队从7月21起就奔赴作业点进行蹲点守候。

  7月31日早上7点,宜春市人影作业分队立即调动作业车辆,整装出发,在宜春市区周边移动,等待作业时机。10时20分,作业人员抓住有利时机成功作业。作业后南庙观测点降水5.4毫米,湖田观测点降水2.5毫米,宜春市区普降小雨。进入傍晚时分,作业队第二次作业后下浦降水5.5毫米,彬江降水9.2毫米。同时,具备作业条件的县局也开展人影作业,其中上高作业后全县普降中到大雨,作业效果良好。

                       湖北江夏:开展人影作业 降除旱魔降甘霖 

                      

                                         作业现场。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胡世明报道 今年7月11日出梅以后至7月30日,连续20天持续维持晴热高温无雨天气。由于持续高温无雨,土壤迅速失墒,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农田旱情快速发展蔓延。8月1日,江夏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牢牢抓住今年双台风登陆后,台风外围云系延展到江夏上空的有利作业时机,适时连续开展两次火箭弹人工增雨作业。据江夏区区域自动站气象站记录,7月31日20时到8月1日17时,安山作业点附近(安山、法泗降水分别为58毫米和52毫米)降水量都在50毫米以上,使前期严重的旱情基本得到缓解。

                          湖北安陆:组织增雨作业 助力旱情缓解 

                      

                                          作业现场。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邹伦星 高华金报道 受台风外围气流影响,湖北省安陆市7月31日至8月2日有一次较明显降水过程,该市气象局抓住有利天气条件,于30日起积极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截至8月2日7时,市气象局在该市洑水镇、雷公镇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5次,在自然降雨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作业区和影响区降雨明显,其中最大降雨量府城48.4毫米,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一定程度改善了土壤墒情。目前,该市气象部门将密切关注旱情和天气变化,伺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湖北武汉蔡甸区:捕捉有利时机 实施人工增雨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易亮报道 8月1日凌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气象局通过天气形势分析,结合卫星、雷达实时资料,准确捕捉10号台风“海棠”外围云系影响武汉的有利时机,迅速出击,成功实施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在火箭增雨作业和台风外围云系的共同影响下,全区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出现暴雨,缓和了日趋严重的干旱和森林火险隐患,降低了高温干旱安全生产风险。

  据介绍,今年入汛以来,武汉市蔡甸区降水异常偏少6成。7月中、下旬受副高控制,维持晴热天气,导致部分区域高温热害,并出现严重气象干旱,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明显影响。为此,蔡甸区气象局高度重视,严密监测天气变化,提前保养作业装备,随时准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河南舞阳:成功实施增雨抗旱作业有效缓解旱情 

  中国气象报记者张运国报道 8月1日至2日,河南省舞阳县气象局抢抓台风“海棠”外围云系影响本地的机遇,在漯河市人影办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分别在孟寨、北舞渡、九街和文峰4个人影作业炮站成功组织实施了今年夏季首次人工增雨抗旱作业。受台风“海棠”外围云系和人工增雨作业共同影响,全县普降大雨,部分大到暴雨,局部暴雨。

                             

                                    作业人员在调试设备。 

  监测数据显示,8月1日0时至2日8时,全县13个雨量站中有11站降水量在25毫米以上,吴城和孟寨两站降水量最大,分别为65.2毫米和52.5毫米。有效改善了土壤墒情和空气质量,缓解了当前旱情,为今年秋粮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自7月18日以来,舞阳县基本无有效降水产生,加上持续的高温闷热天气影响,致使土壤失墒严重,出现了伏旱现象,对夏玉米等秋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湖南湘西:开展人工增雨有效缓和高温天气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张宇 陈启松报道 7月28日17时至8月2日8时,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气象部门抢抓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在自然降水和人影作业的叠加影响下,湘西共有195个气象监测站出现有效降雨,其中14站累计降雨量大于50毫米,21站大于25毫米,44站大于10毫米。人工増雨有效增加了降雨量,旱情一定程度得到缓解。

  据介绍,7月下旬以来,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湘西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7月全州平均降水量66.3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七成,极端最高气温达40.6℃,刷新同期最高气温极值。自治州气象局启动气象灾害(高温)三级应急响应,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气象网站、电子显示屏、大喇叭等多种手段,向社会公众和防汛抗旱责任人累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和高温红色预警12期,高温预报预警手机短信130万条。

                           湖南临澧: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缓和旱情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李冠秀 王凡报道 8月1日,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气象局抓住有利时机,分别于修梅镇太平水库人影流动作业点、太浮镇百草村人影标准化作业点实施了4次人工增雨作业。截止8月1日12时,临澧县南部普降大到暴雨。其中,太浮镇保丰村降雨量达59.6毫米。目前正值农作物生长关键时期,本次增雨效果明显,降水过程范围较广、量级大,对增加土壤墒情十分重要,部分地区的旱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

  据介绍,7月以来,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出现了连续14日超过35℃的高温天气,7月27日临澧县佘市桥镇最高气温达42℃。7月临澧县降雨异常偏少,县城降雨量6.5毫米,较多年同期值偏少180.2毫米。受高温少雨影响,临澧县辖区内树木草丛干燥,森林火险指数陡增,持续的高温天气给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面对高温的严峻形势,临澧县气象局通过云MAS平台、临澧县电子政务综合信息系统发布了高温预警、《高温天气专题预报》等服务材料,提醒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做好供电、供水调度,防范高温热害风险,提示公众注意防暑降温,避免或减少烈日下户外活动和劳作;同时,成立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小组,分两队赴太浮镇百草村人影标准化作业点、修梅镇太平水库人影流动作业点值班值守,密切关注天气形势,抢抓有利天气时机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8月1日,常德市副市长龚德汉率工作组来到临澧县修梅镇太平水库人影流动作业点调研。他肯定了气象部门在抗旱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要求气象部门继续加强预警监测,抢抓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确保人影作业安全、科学、高效实施,积极做好抗旱增雨的气象服务工作。

                      贵州铜仁:实施人工增雨 普降小到中雨缓和旱情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张加常 李桂林 刘进报道 7月29日至31日,贵州铜仁市各区县炮站抢抓有利天气时机,适时开展人工增雨抗旱减灾作业。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増雨的共同作用下,大部分地区普降小至中雨,有效缓和了旱情。

  各地人工增雨作业后,天空云层进一步增厚增强,全市大部份地区普降小到中雨,且增雨作业有效区降雨量明显增大。据统计,7月30日8时至31日8时,铜仁鱼塘降雨量67毫米(暴雨量级);碧江、松桃、印江、思南、石阡、江口6区县12个站点地区出现大雨;碧江、松桃、印江、思南、石阡、江口、玉屏、德江、沿河9个区县51站点出现中雨,181站出现小雨。

  据介绍,7月1日至28日,铜仁市一直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月降雨量相比常年同期平均偏少8成。

                                                                               (责任编辑: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