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气象服务 气象科普 气象法规 机关党建 交流互动 天气预报

干旱的南疆 近期为何暴雨频发?

发布日期:2013-06-25|来源:气象局

【字体: 【打印】

2013-06-25|

  5月26日至29日,6月14日至2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大部地区连续出现两次极端降雨过程,多地雨量突破历史极值。一些气象观测站记录的一次暴雨过程的降水量不但破了月极值,甚至还打破了年平均值,也就是说一次下了一年的雨。多地因暴雨引发泥石流、塌方,多条公路中断,农田、民房被淹,给当地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损失。

  雨量之大实属罕见

  这两次暴雨天气过程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局地雨势之强实属罕见。

  据自治区气象台统计,5月26日8时至29日14时,南疆的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和田、阿克苏等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其雨区覆盖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暴雨覆盖范围约14万平方公里,其中克州阿合奇县降雨持续时间长达35个小时,而叶城、皮山县过程降水量破历史5月极值。暴雨中心叶城累计雨量达88.2毫米,超过66.7毫米的历年年平均降水量;温宿县5月27日至28日24小时降水量达22.9毫米,破5月日降水量极值。

  6月14日至20日,南疆出现了更大范围的极端降水天气过程,阿克苏、克州、喀什、和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五个地州均出现了大到暴雨或大暴雨。这次降水过程有236个气象观测站累计雨量达到暴雨级别,72站达到大暴雨级别,暴雨覆盖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强降雨时段主要集中在15日夜间到17日夜间。暴雨中心温宿县累计雨量达99.8毫米,超过83.9毫米的历年年平均降水量,16日8时至17日8时的一日降水量达67.3毫米,突破了自197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降水极值。

  与此同时,6月18日傍晚到夜间,强对流天气还引发了罕见的强冰雹灾害。其中,喀什地区有6个县市均相继出现冰雹,致使农作物绝收,部分人员被砸上,车辆被损坏,农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在两亿元以上。特别是出现了长达一小时的罕见冰雹天气,其中岳普湖县降雹时间长达30多分钟。气象工作人员实地测量到最大直径达6厘米的冰雹,如鸡蛋大小,也创造了该县乃至新疆有气象记录以来所观测到的最大值。

  冷暖空气交汇是主因

  今年春季以来,新疆暴雨呈多发趋势,共有57个县次出现局地暴雨山洪,具有局地性强、历时短、强度大等特点。5月下旬以来的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使得南疆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多1.6倍,居历史第二位;温宿、叶城等8个县的气象站累计降水量已超过年平均降水量,阿克苏、温宿、阿合奇等9个气象站降水偏多,居历史同期第一位。

  自治区气象台专家介绍说,近年来,新疆降水呈现增多态势,从大的方面来讲,和全球变暖不无关系。事实表明,随着全球变暖加剧,新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增多、频发的趋势。而南疆夏季的降水多源于强对流天气,其特点是短时间内出现强降水,并伴有冰雹、雷电及大风等天气。这与其独特的地形、气候特点和大气环流形势有直接关系。

  以这两次南疆大降水为例,前者是受中亚暖湿气流和北方冷空气共同影响,后者则是受北方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

  前期南疆气温高,暖空气在南疆盆地聚集。北方冷空气南下到中亚地区,在稳定维持的情况下,不断分裂湿冷空气东移北上,与盆地中的暖空气汇合造成南疆大部地区的降水。而喀什、克州、阿克苏等地区位于冷空气团边缘的风速带上,低层的水汽辐合剧烈,水汽的凝结程度大,由于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使得大气的对流发展旺盛,造成这些区域的降水多而集中。

  专家称,在影响南疆的天气系统中,还往往套着一些更强的小系统。当这些小系统移动到某些地区时,就会使得沙漠和绿洲边缘及山区和平原交会处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更大。比如,克州、喀什、阿克苏及北疆的伊犁昭苏和奎玛流域最容易发生强对流天气,并带来剧烈的强降水、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另外,新疆夏季的暴雨还有时间短、雨势强、致灾重的特点。由于南疆盆地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植被少,贮水能力差,一旦发生较强降水,就容易形成地表径流,使其引发洪涝灾害和发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特别是山区降水量大,降水落区比较集中,更易引发局地山洪等地质灾害,造成较大损失。例如在6月17日至18日,柯坪、温宿、阿克苏等县的强降雨仅在一小时之内就达到了暴雨量级。

  链接>>

  新疆属于干旱区,降水较之内地明显偏少,因此新疆的降水量量级比内地要小。以24小时降雨量为例:6毫米以下为小雨,6毫米至12毫米为中雨,12毫米至24毫米为大雨,24毫米至48毫米为暴雨,48毫米以上为大暴雨。